传薪·博观读书会第5期
肖芳:《悉达多》
悉达多的经历
悉达多,优秀的婆罗门之子,他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俊美的外表,高贵的出身,优雅的举止,所有人都爱他。可是他灵魂不安,他并不能让自己喜悦,并不能让自己略有兴致。于是,他选择了出走,和好朋友乔文达一起去寻找阿特曼,去不断地追问人生。悉达多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达摩宣讲教义,参悟了世界的本质;在繁华的园林中结识了名妓迦摩罗,享受了情爱的乐趣;帮助商人迦摩施瓦弥打理生意并且成为一名富商,又使他拥有了名利,并且在喧嚣的赌场一掷千金。这个时候的悉达多,已经渐渐走向世俗,沉迷于美色与金钱,在其中体验他之前所不屑一顾的一切。
如同青年时离家前心中的不安一样,他终于幡然醒悟,再次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厌恶,又一次踏上自我放逐的道路。他离开城邑,步入林中,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最绝望的时刻,他来到了一条奔涌的河流边,这也是他当年步入世俗生活的起点,他去寻找当初帮助自己渡河的船夫,并且也成为了一位摆渡者。在一生的长途跋涉之后,面对眼前包容的长河,悉达多终于与自我和解,领略到了生命的圆融,坦然地去接纳万物。当迦摩罗带着儿子来找他时,悉达多无法控制自己对儿子的爱,但是儿子并不开心,在儿子的折磨中他又明白了当年父亲对他的爱。生命宛如一场轮回。他开始理解世人,理解他们的快乐与悲伤、浅薄与执着。在故事的最后,悉达多遇到了青年时的伙伴乔文达,在两人的交谈中,他说:“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悉达多的形象
他会让我们想到毛姆在《刀锋》里塑造的拉里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圣地亚哥,这三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一直在路上,他们都在执着地寻求人生的意义,都是我们会爱上但很难成为的人。事实上,这部作品也确实影响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罗·柯艾略。他曾经说过:“悉达多象征那些追求真理的人——那些寻求自我之真理的人……赫尔曼·黑塞依然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那种内心的骚动、那种青春时代自寻其路的固有需求;这种需求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索取天经地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的生命。黑塞的这种先知先觉也必然启发未来时代的人们。”
读来的感悟
的确,《悉达多》的故事听起来很空泛,但它却映射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不同阶段的悉达多,如同不同阶段的我们。我们和悉达多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怀疑过自己,鄙弃过他人,厌倦过现实的虚无,追问过人生的意义,这是悉达多的修行之路,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必经之路。悉达多的一部分痛苦来源于思考和探索自我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同样的问题偶尔也会困扰我们。可能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获得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挣扎和拉扯中去体验人生,在体验中寻找答案。正如书里所说,“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他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人生的许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体验,幸福是这样,痛苦亦如此,它们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自己,都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不完美反而是一种圆满。
最后我想说,迈向那条奔涌不息的长河,流水中藏着生命的秘密。
舒鑫泓:《我爱天下一切狗》
与书的结缘
这本散文集的书名我觉得很有个性,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正好狗狗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类动物,当初还以为是讲各种品种的狗狗的科普,再一看作者是季羡林,就觉得不一般。
封面上的那句:“茫茫宇宙好像只剩下这只狗和我”,有种说不出的悲伤和孤独,正巧当时我也比较emo,与我产生了情感共鸣,就买来看,结果意外的很好看,我以前是很少看散文的,以前小时候买回来的散文看完的也很少,基本上放书架上落灰了。可能是我长大了,成熟了,经历多了更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这本书我读起来很轻松。
书中的内容
这本书选取了季羡林作品中深情的42篇,是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作者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一些人和事。回忆里有遗憾,有悲凉,有无可奈何,有孤独,文笔简练,通俗易懂。
“我爱天下一切狗”实际上传达他爱天下一切有情众生。他的一生满怀悲悯,无论是对人,对动物,还是对花木,哪怕对待无端的孤独寂寞都注入了无限的深情。他用每一根敏感的神经来爱这这个杂芜的世界。
这也是一本富有温情的书,能体会到季羡林先生对万事万物的慈悲,回忆里的人,回忆里的猫,狗,花......都充满爱与深情。全书分为六章,涉及了他小时候的酸甜苦辣,因朋友离去而生的难过,对女房东的孺慕之情,因大黑狗而生的对母亲深深思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读来的感受
季羡林的这本散文集我读起来很轻松,不会有那种因为是自己的某一项学习任务那样的压力,每一篇都是作者生活的琐碎和日常,很平淡但感情充沛,能与之共情,没有过多的学术,不用怎么动脑子思考和判断,只需要跟随着作者的文字一起走进他的回忆,体会他那年那时的情感,很适合在累的时间,在闲暇的时候读一读,语言接地气,平淡但不平凡,可以很容易产生共鸣,深入读进去,仿佛真的和作者一样经历了那些,看过了那些风景。
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已经够累了,读书我就会选择读一些轻松有趣的书籍,作为调剂,读完希望自己能够整装待发,第二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过好每一天,认真生活,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尽量不留遗憾,珍惜平淡而不普通的日常,因为这些日常就会是你多年以后美好的回忆,正如文中第122页所说,“我和小泓游黄山时的一些情景,在当时,是异常平淡的,甚至连觉得平淡这种感觉都没有。然而,时隔数年,情况大变。现在我才知道,那样平淡的情景,在我一生中,也许仅仅只有一次。时过境迁,人们决不可能再回到过去;过去的时光也决不会再重现人们眼前。”
刘鑫:《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春树在跑步时领悟了很多道理,这些道理、这些情节我们可能都经历过。
1.喜欢是自律的源动力
村上春树能坚持每个月跑三、四百公里,每年参加马拉松,偶尔参加超级马拉松、铁人三项比赛,是因为他认为“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
2.持之以恒,保持自己的节奏
一次村上春树在哈佛大学跑步,他发现身边很多身材苗条的女大学生边跑边超越旁人,在她们身边跑步时你会感受到攻击性和挑战性。村上春树在书中这样描写自己的感受“与之相比,我对败绩早已习以为常。这绝非自夸。人世间令我徒叹无奈的事情多如牛毛,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无法战胜的对手亦不计其数。然而她们恐怕还不曾体验这样的苦痛,当然,不必非得现在就体验。瞅着她们那荡来晃去摇曳不已、似乎有些洋洋自得的马尾辫子,以及修长而好斗的双腿,我不着边际地思考着诸如此类的事儿,并且保持自己的步调,优哉游哉地跑在沿河的道路上。”面对处处内卷的社会,与其焦虑,不如向村上春树一样,不被旁人惊扰,保持自我步调。
3.积极乐观的心态,理性看待公平与否
村上春树是易胖体质,他的太太是易瘦体质,他在书中写道“不过细想起来,这种生来易于肥胖的体质,或许是一种幸运。比如说,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地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等费劲的人生啊!然而倘使从不偷懒,坚持锻炼,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高水准,身体愈来愈健康强壮,老化恐怕也会减缓。什么也不做也不发胖的人无需留意运动和饮食,并无必要,却去寻找这种麻烦事的人,肯定不多。因此这种体质的人,每每随着年龄增长而体力日渐衰退。不着意锻炼的话,自然肌肉会松弛,骨质会变弱。什么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看,才能看明白。应当用积极正面的思考,将此视为上天赐予的好运。”面对天生的体质他没有自怨自艾,反而作为前行的动力,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所以易胖体质的朋友也不要难过,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为了让你坚持锻炼并且注意饮食。
4.注重过程,脚踏实地。
在这本书的最后,在参加了很多场马拉松和铁人三项以后,村上春树反思自己运动经历时写道“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外观也好,别人如何评价也好,都不过是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是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具体地如何琐细都没关系,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积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我们的人生也如此,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而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过程中,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投入精力,最终到达一个自洽的境界。
侯艳荣点评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读书分享会。
我们常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是在为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培养社会栋梁,拥有了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就拥有了开启未来的钥匙。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而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一个人终身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能力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的。自己不阅读的教师培养不出会阅读的学生;教师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是很难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的。
荆州中学的老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丰厚的人文素养,这与老师们的阅读积累密不可分。在荆中工作多年,有几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十几年前,我读了一篇写肖德美老师的文章。学生写道:“肖老师打动我的,不只是她条分缕析的讲解,不只是她细致耐心的回答,更是她读书的样子。她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那里,浅浅地微笑着,光影打在她的身上,人淡如菊又光芒四射。”我想这就是一个既具有数学功底、又具有文学素养的老师的魅力吧!
2015年,荆州市举办了一次征文大赛,获得特等奖的是我校的英语老师郑晋友。当时读罢,我不禁潸然而下。她写的是她去世的母亲,描绘的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带来的深厚的文字功底,这些饱含深情的细节不会如此细腻动人。之后我每次教《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这类朴实有致、淡而有味、深挚动人的课文时,总会想起郑老师这篇文章。
去年10月,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到我校观摩学习,江洪老师在讲座中建议长大师范学子多读书时,晒出了她的阅读书目和近些年订阅的与专业相关的杂志,数量之多令学生惊叹不已。之前他们听过王丰松老师的讲课,觉得荆中的老师学识渊博、信手拈来,江洪老师的阅读展示告诉长大的学子,荆州中学老师的每一次精彩呈现都是厚积薄发。
最让我感动的是胡吉章老师,胡老师退休之后,一直坚持阅读,坚持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学校,既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人生感悟等精神财富无私奉献分享,也通过赠书寄予了一份期望,希望荆州中学的老师们能继续保持热情,潜心阅读,不断自我提升。
今天,三位老师的读书分享向我们展示了荆州中学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优良的读书传统,是一种传承;也展现了青年教师在品读经典时的思考和收获。三位老师分享了三部经典的阅读心得:舒鑫泓老师分享的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我爱天下一切的狗》,她读出了季羡林先生平实文字下的悲悯情怀,读出了他对万事万物的爱与深情,因而她深受启发,希望满怀热情,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的瞬间。刘鑫老师分享的是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部作品的书名十分吸引人,刘鑫老师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去思考,她在作家生动幽默的描写中获得了许多共鸣:兴趣是自律的源动力;要持之以恒,保持节奏;要有乐观积极的心理暗示……肖芳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是赫尔曼的《悉达多》,作家通过悉达多的经历,探讨了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人生境界的问题,肖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既可以洞察作家对人性的热爱,对人生宇宙充满睿智的理解,又能感受他对传统人道主义的追求和呼唤。
荆州中学的青年教师热爱读书,善于思考;他们有学识,有格局,知识丰富,内心丰盈。这样的老师,必然善于沟通,长于引领;必将培养出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